全球高温天气警报再次响起!破纪录高温“炙烤”多个行业

【环球时报记者 丁雅栀 环球时报驻荷兰特约记者 丰成】全球高温天气警报再次响起!与此同时,全球经济也受到这股热浪的“炙烤”。根据美国国家环境信息中心最新发布的数据,在2024年的前4个月里,全球气温创下175年来同期新高。彭博社近日在报道中称,许多行业都在经历由气候变化引发的挑战——从航运业到能源电力,再到大宗农产品交易价格,全球变暖导致行业发展“困难重重”。

能源电力市场:越南、印度是“重灾区”

“传统能源”研究公司市场研究主管加里·坎宁安近期对媒体警告称,炎热天气将导致空调的使用量激增,高用电需求又增加了对天然气等能源的用量,这或将导致美国天然气期货价格在下半年快速飙升。此前在4月,花旗集团的分析师就预测,一场由高温、飓风导致的美国出口中断以及拉丁美洲日益严重的干旱造成的“风暴”,或将导致天然气价格在目前水平上飙升约50%至60%。

欧洲同样面临严峻的情况。此前欧洲的天然气就一直处于看涨趋势。近期有报道称,炽热的天气将迫使一些国家关闭核电站,因为许多反应堆依靠河流来冷却,如将继续运转则会对河流生态造成巨大影响。

南亚和东南亚更将成为能源短缺的“重灾区”。据《印度时报》报道,根据印度国家负荷调度中心的数据,高温导致电力需求激增,德里的单日用电量也首次超过8300兆瓦门槛,创下8302兆瓦的新高。新加坡《联合早报》报道称,印度政府警告,当地居民正面临供水短缺问题。报道称,今年印度的热浪持续时间会更长、更频繁和更强烈。

东南亚自4月开始,就遭受了严重的高温侵袭,这种极端气候条件迅速引发市场连锁反应。不少交易商纷纷开始囤积天然气,以应对可能因高温而导致的能源需求激增。据《日本经济新闻》网站报道,越南首都河内预计今年夏季将更加炎热,该市和其他地方的电力需求也已经激增。

农粮大宗作物:“拉尼娜现象”的威胁

对于农粮作物而言,“拉尼娜现象”在下半年的回归将对全球农产品市场及交易构成较大压力。“拉尼娜现象”会加强地区气候特征,使得干旱地区更干旱、潮湿地区更潮湿。以大豆为例,曾有分析回顾历史上出现“拉尼娜现象”的年份,南美大豆产量大概率会同比下滑。由于南美是全球大豆的主要生产区之一,任何产量的减少都可能导致全球大豆供应紧张,进而推高价格。

同样受到气候影响的作物还有小麦。彭博社称,当前小麦的期货价格已达到2023年7月以来的最高点,成因包括主要出口国俄罗斯的干旱、西欧的多雨以及美国的小麦主要种植地堪萨斯州遭受极端干旱等。

中国社科院农村发展研究所研究员李国祥告诉《环球时报》记者,极端天气可能会对局部地区的农产品造成短期供应紧张,其中玉米收成的不确定性也会增加,“因为玉米一般情况都是小麦种完之后再种,受下半年的极端天气影响出现减产的可能性就会较大。”

极端天气事件也成为可可和咖啡价格上涨的驱动因素之一。花旗集团的分析师预测,如果巴西和越南的恶劣天气和生产问题持续存在,并且大宗交易的基金经理们开始抢购,未来几个月阿拉比卡咖啡(商业咖啡中重要的品种之一)的期货价格可能会上涨约30%,达到每磅2.6美元。

航运业:运输受限对能源短缺造成“恶性循环”

全球航运也不可避免受到干旱带来的冲击。当前全球贸易的90%是通过海运完成的。海洋变暖导致的极端天气灾害,将给航运线路和港口造成严重损失。此外,干旱天气也会影响诸如巴拿马运河这样的关键水道。有报道称,莱茵河这一欧洲最繁忙的商业水道也面临着水位创下历史新低的挑战。这对从荷兰鹿特丹港向内陆运输柴油、煤炭等重要货物的需求构成威胁。

此前,巴拿马运河因干旱导致水位下降,货轮吃水深度受限、运力下降等情况损害了南北半球间的农产品贸易和能源等大宗商品的运输。尽管近日降雨量有所增加,航运情况向好,但之前运力严重受限的情形引发了人们的“联想”,并开始担心内陆运河是否会受到类似影响。对此上海海事大学高级工程师、上海国际航运研究中心首席信息官徐凯2日告诉《环球时报》记者,以欧洲腹地的莱茵河为例,河上船舶载重和吃水较小,就算遇到干旱影响通行的情况,也只会干扰部分德国枢纽港口的中转比例,运力危机不大有可能发生。

尽管如此,高级能源分析师卡尔·尼尔表示,未来几个月,恶劣天气的威胁可能会让大宗商品交易员保持高度警惕,因为“不确定性带来了波动性,而对于大宗交易市场而言,人们往往是在这种不确定性中定价。”此外,干旱导致的油轮运输、液化天然气运输受限,这又将进一步加剧供应链的紧张局势。

热门相关:大爱晚成,卯上天价老婆   腹黑大神:捡个萌宠带回家   婚婚欲醉:腹黑老公萌宠妻   逍遥小镇长   吹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