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平团结-2024”中方特战队员接受《环球时报》采访:赴非实战联演对中国军人意义深远
【环球时报记者 郭媛丹 环球时报特约记者 杨丹谱】“和平团结-2024”联合演习7月29日在坦桑尼亚马坪加综合训练中心开幕后引发外界关注。此次联合演习以“联合反恐军事行动”为课题,陆上阶段演练围绕联合作战筹划、联合渗透侦察、隐蔽突袭营救、围剿斩首抓捕等课目展开,将于8月11日结束。《环球时报》记者日前采访了参加本次演习的中方特战队员。
搭乘运-20体验感:很好
8月8日,“和平团结-2024”联合演习陆上方向开展联合战术训练,中方参演部队特战分队屈天赐此前一天在水下执行侦察渗透演练,在未来几天时间内,他能否在陌生海域带领一支由中坦军人混编的特战分队成功“营救”人质将是他军旅生涯中一次重要考验。
“此次联演我们和坦军共同担负海上侦察渗透、狙击猎杀、营救人质等多项任务。”29岁的屈天赐7日接受《环球时报》采访时表示。屈天赐来自解放军陆军第82集团军某特战旅,尽管他平时在训练和比武中成绩优异,但这是他首次参加中外联演,而且是“客场”。“对我而言,兴奋和压力同在。”屈天赐说,和外军贴近实战的演习机会让人兴奋,同时作为分队长能否带领大家顺利完成“营救”任务,又让他倍感压力。
外界对此次演习的关注点则聚焦于中方参演兵力通过跨境立体投送的方式前往非洲演习地域,解放军首次乘运-20整建制远赴非洲参加演习。结合更多的事例,新加坡《联合早报》对此评价称,展示(解放军)全球海空力量投放能力所达到的新高度。
“这不是我首次乘坐运-20。”事实上,对于屈天赐和他的战友而言,之前他们多次乘坐运-20遂行任务,但这是他首次乘坐运-20出国执行任务,并且飞行距离最远、飞行时间最长。令屈天赐印象深刻的是,当他乘坐运-20飞越万里降落,出舱回首看到飞机上鲜艳的国旗,心中自豪感油然而生,深切体会到“兵贵神速”的重要性。
“尽管有十几个小时航程,但乘坐运-20的体验感很不错,无论是飞行稳定性、机舱降噪还是座椅舒适度、温度控制都很好,尤其是运-20起飞和降落非常平稳,没有颠簸感。”屈天赐表示,与之前乘坐其他军用运输机相比,乘坐运-20带来的舒适度使得他们可以更好地保持体力,在抵达目的地后迅速投入演训,这对特战行动尤其关键。
“混合式军事接触”的基础是信任
此次演习以联合反恐行动为背景,中坦双方参演部队共同完成联合渗透侦察、多路分区围歼、隐蔽突入营救、立体追击清剿等课目演练,在近似实战的环境中,锤炼提升中坦双方官兵联合作战能力。
演习中,中方与坦方组建联合反恐任务部队,建立“联合导演部-联合指挥部-任务部队”三级指挥机构,中坦两军参演力量将全部采取混合编组方式进行联训联演,真正实现机构联、系统联、筹划联、处置联、机制联,不断强化联合意识、提升联合水平,发挥联合反恐任务部队的体系优势,探索了联合指挥训练的方法路子。
香港《南华早报》形容此次演习展示了中坦“混合式”军事外交,报道引用分析人士的评价称,“混合式军事接触”还指中方举办文化和甲板招待会,并为公众提供舰船开放日。此外,联演期间,中坦双方官兵还采取混合编组形式,穿插组织国家特色文化展示、战地文艺演出以及足球、篮球、拔河等比赛。
两支陌生的部队要在短时间聚合形成一支克敌制胜的战斗团队,需要克服作战理念、战术使用、语言表达等差异带来的问题。根据屈天赐的描述,这是一个繁琐、枯燥的过程,首先是对中坦两军人员进行详细的方案说明,然后在各小组内展开适应性训练,需要双方互相磨合;接下来是小组之间的协同配合,也需要不断校正。“在一遍又一遍反复训练中,大家没有人抱怨,始终抱着乐观的态度沟通磨合,在此前展开首次全要素、全过程联合战术训练中,我们小分队之间的配合已经很自如了。”屈天赐说。
训练中为了配合更流畅,双方还自创了一些小技巧,坦方官兵行动中更常用到母语——斯瓦希里语,于是中方人员把战斗口令通过翻译将对应口令译成斯瓦希里语,最后根据每个单词读音将其用汉字或拼音进行标注。当中方队员在行动中用斯瓦希里语发出口令时,双方的协同性大为提升。
此次联演不仅是赓续中坦传统友谊、深化中坦两国全面战略合作伙伴关系的一次生动实践,同时联演也进一步加深了两军之间的互信合作。屈天赐认为,“中坦两军之间的彼此信任和默契是战斗力组成的一部分,信任是两军之间的黏合剂,能够有效提升我们参演官兵之间的联合水平和专业技能。”
中非校友相遇训练场
信任不是来自一朝一夕,今年是中国与坦桑尼亚建交60周年,值此之际,中坦两军举行此次联合演习,更展示出两国、两军友谊代代相传,互信合作不断深化。
中坦友谊成果体现在各个方面,对于屈天赐而言,在非洲土地上,他意外遇到了一位来自坦军的校友。“他是坦方特战分队的指挥官,闲聊时发现原来我们是校友。”屈天赐毕业于解放军陆军特种作战学院,这是为全军培养特战指挥人才的全国重点高等教育院校。该学院的外训大队,多年来承接外国军队留学生的教学任务,为很多国家培育了特战指挥人才。
据屈天赐介绍,“这位指挥官之前曾在我们学院接受培训,主要学习特战理念、战术动作等,他的汉语也学得不错,可以简单对话沟通。”正是基于此,屈天赐很快在训练中发现,他和校友在行动中面对同样地形和“敌情”时,比较容易沟通和达成一致。
此次“和平团结-2024”联合演习,让中坦两军官兵有更亲密的接触机会,人员覆盖面更广,沟通交流的领域更广,并且可以在实践中得以进一步验证和提升。“我们双方都很重视这次联演机会,坦军官兵非常热情,休息时间我们混编小队中的坦军士兵不仅拉着中方队友学汉语,还希望能更多了解中方新式装备。他们觉得这次联演不仅可以学到新的军事理念,对新型军事装备有深入了解,同时也增长了个人见识、开阔了视野。”屈天赐描述说,坦军官兵非常淳朴和热情,聊天中知道他们对中国非常向往,在他们的观念中,中国不仅实力强大,还对非洲人民很友善,是真心诚意帮助他们。
与此同时,中国人民解放军也从此次联演中收获很多。屈天赐表示,“坦方很多军官都曾在非洲各地参与维和行动,他们的敌情意识很强,行动一旦开始,他们能立刻全身心投入,不受外界干扰,他们对装备、战法的实际运用也有值得我们借鉴的地方。”
但让屈天赐印象最为深刻的是,一名坦军军人表示,虽然我们是不同国家的军人,但希望我们彼此的家人都能平安喜乐,“尽管我们肤色不同、语言不同,但这不能妨碍我们有一个共同的目标,就如同此次联演的代号——‘和平团结’”。
屈天赐和战友们的收获不止于此,首次参加中外联演让他更真切意识到,现实中的特种作战比电影《红海行动》中的演绎更复杂,从作战筹划到最后实施,任何一个细节考虑不周都可能导致最后任务的失败,这种来自实战训练中的反思和总结对和平年代的中国军人意义深远:能战方能止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