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忆深处的一段节奏,正在成为射击游戏国际通用暗号

在FPS游戏的世界里,有一段神秘代码隐藏在玩家们的交流之中,不知从什么时候起完成了潜移默化的大规模传播。

想象一下,有一个陌生玩家在你面前对天开枪,打出了一段节奏,“哒,哒,哒哒哒,哒哒哒哒,哒哒”,这时候某种遥远的熟悉感袭来,你大脑深处或许会涌起一股冲动,催促你以同样的节奏来回应,如同狼嚎引起的连锁反应。

去年曾收获不少好评CF网剧中,主角在游戏里用枪对着天打出同样的节奏作为表示位置的暗号,当时这一场面引发了部分观众的疑惑:为什么总是这段节奏?

图片的文字中提到的两位都是《绝地求生》游戏主播

实际上,这不是某一个或两个游戏群体的疑问,这段来源未知但却无比熟悉的暗号,其神秘力量似乎可以穿越空间和语言,为全球大部分FPS玩家提供简单有效的交流。因此,它的影响力正在被更多游戏玩家所注意到。而仔细探究你就会发现,几乎所有流行的多人FPS游戏,都已经遭到了这段暗号的“渗透”。

1

喜欢看《绝地求生》直播的观众们,早已广泛感受到了这段暗号的影响力。

在PUBG直播最火的时期,这段节奏频繁出现在一些主播与粉丝遭遇的对局当中。双方以此为暗号交流,表达的意思大概类似于“自己人,别杀我”,实现短暂的友好共处。

实际上,它也是一种玩家间的交流暗号:当你抬枪打出这种节奏,附近有人回应了你,那么这可能代表着你们互相视对方为“自己人”,如果是在刚落地阶段,而大家又比较讲武德,那么你甚至能和对方进行一波物品交换,然后各自离开。当然,这回应的枪声也可能是诱捕你的手段。

CS:GO中玩家也喜欢和对手这样玩

在大部分射击游戏的大部分情况下,这串暗号基本都是“别动手”的意思。不过真正让玩家更感惊讶的是,他们发现,不论操着哪国语言的玩家,好像都能以同样的暗号做出回应。

显而易见,不单是国内玩家,国外玩家也早就注意到了暗号的存在。

从某种角度来讲,这段节奏的存在堪称海内外共识,那么既然是共识,它所承担的作用就不止于此。

近几个月,《APEX英雄》中曾经流行这么一种特殊玩法——和陌生人一起“诛仙”。在游戏中,如果有玩家发现有外挂玩家,那么他可以号召其他玩家共同对付开挂者。而在这之前,这段暗号就是告知所有人“有仙要诛”的信号。

B站UP主“shift之恋”上传过一段和路人一起对付外挂玩家的视频。视频中,身处决赛圈的他们发现自己面对的两组对手中有一方为外挂玩家,于是迅速用这段暗号提醒另外一队玩家。十几秒后,这队玩家就和平来到他们面前,双方联手成功“诛仙”。

尽管这种面对外挂的方式,有着被官方判定恶意组队的风险,但玩家们对于这种方法乐此不疲。在B站和贴吧,类似使用暗号联手对付外挂的案例不在少数,很多老玩家看来这已经是不成文的规定了。

当然也并不是每个玩家都遵守这样的规矩,而且暗号用得多了,也出现过不少被滥用的情况,更难免有外挂玩家“贼喊捉贼”,为此Apex玩家们自己还在不断精进着他们对付外挂的手段。

而在隔壁《逃离塔科夫》中,同样是这段暗号,用法又有不同。

游戏规则要求玩家在地图中尽快寻找撤离点撤离,不同的撤离点的撤离要求也有所不同。其中合作撤离点要求游戏内两个阵营,即PMC和SCAV玩家各一人共同进入撤离点才能顺利离开。而如果你想要借此离开,自己又是独狼玩家,或者队友中没有你需要的阵营玩家,那么寻找一个陌生玩家无疑是最好的办法了。

如何召唤一起你需要的小伙伴呢?现在《逃离塔科夫》玩家常用的办法就是借助这段暗号——当玩家SCAV想要通过合作撤离点离开时,会在撤离点附近鸣枪打出这段节奏,附近的PMC玩家就会会意前来。

不过也有不少人并不是这么想的。有时候PMC闻声而来,只是为了能够看看你包里有什么好东西。

《彩虹六号:围攻》玩家对这个暗号可能也不陌生。有时候这是和对手间无意义的交流,而有时当双方只剩一人,在这阵有节奏的枪声过后,双方会举着匕首出来拼刀决一胜负。

暗号无处不在,当它出现在电竞比赛场上,那或许不是什么好事。去年一场国内PUBG比赛中,名为VC Gaming的战队惨遭两支队伍的夹击,早早团灭。事后VC战队经理在微博上公布了一段视频,视频显示对方一战队选手毫无征兆对天鸣枪,同时也打出了这段节奏的前半部分“哒,哒,哒哒哒”。一时间两支夹击VC战队的队伍受到了舆论的攻击,后续战队官方发澄清声明称鸣枪并非沟通只是情绪使然,事件才逐渐平息。

在不同的游戏中听到过无数次这样的鸣枪后,一些玩家终于按捺不住他们的疑惑:这段节奏来自哪里?为什么我小时候好像就听过,它就像刻在我DNA里一样? 为什么国外人也会知道?

那么,它到底是从哪里来的呢?

2

网友们对这段节奏的讨论五花八门——有人说自己在幼儿园就听过这个节奏,也有人说足球场上喊口号时最常见。更有理有据的说法是它出自一首歌曲,2016年的泡面番《石膏男孩》ED《星空ランデブー》。

但尽管节奏完全对得上,这个结果依然不是答案。很多网友反驳称,小时候他们村头耍社火敲锣时这个节奏就经常出现了。

很显然,源头还要从更遥远的时候找起。在老外对这段代码产生疑惑的Reddit帖子下,有网友给出了关键线索。

在这个说法里,这段节奏源自The Routers乐队于1962年发布的第一首器乐曲《Let's Go (Pony)》。

音乐开头就是这段没有配乐的节奏的鼓点,奠定了后续的整体节奏,仅仅配上一句“Let's Go ”,让整个歌曲处于较为高昂的状态之中。

这首曲子在当时一度登上Billboard第十九位,而现实中则流行到“烂大街”的程度,让The Routers这支刚刚成立的乐队很快签约了华纳唱片。体育赞助商更是对此青睐有加,他们将这首曲子用在各种最受欢迎比赛项目的啦啦队中,常以拍手的形式展现。后来它又跟随啦啦队文化,伴随着各类运动在全世界流行开来。

3

随后的几十年里,世界上有多支乐队以及许多音乐人推出了类似鼓点节奏歌曲致敬《Let's Go (Pony)》,其中也包括了前文提到的《星空ランデブー》。

而在音乐之外,这段节奏则在世界各地生根发芽,由于很多人接触它源自于体育赛场或是赛场上的啦啦队文化,因此它和积极向上、鼓励这些元素联系在了一起。在电视转播的足球赛中,球迷看台上一句口号中伴随这样的节奏,让更多观众情不自禁加入其中;在幼儿园的课堂上,孩子们借用这些节奏玩游戏或是背诵口诀;又或者在某些公司销售部门,主管带领集体拍手相互激励........这也就是为什么人们听到这段节奏,总觉得它就藏在自己记忆深处某个地方。

它的简化版则应用更为广泛,当代人对其运用已经到了信手拈来的程度。例如不久前火遍全美的美国国骂“Let's Go Brandon”——这是一段专门为嘲讽美国总统拜登而诞生的梗:在一场赛车比赛的现场,观众在电视台现场直播记者采访车手时,有节奏地喊出了“F**k Joe Biden”并配以“哒哒,哒哒哒”的掌声予以衔接,结果调动了现场大部分观众的情绪,使得更多人没搞清状况就加入兴奋的喊口号队伍中。

可惜记者会错了意,随即就对这位名为Brandon的车手说出了那句“观众们都在为你欢呼,Let's Go Brandon”。

而借这个戏剧性的一幕,让“Let's Go Brandon”的口号快速响彻互联网,导致全球无数人不管对拜登有没有意见都情不自禁要对着镜头来这么一句。

可见,即便是这段激昂的拍手节奏,也难免被用在不那么积极的表达上,这也算是对其传播影响力的一种侧面认证吧。

热门相关:请公子斩妖   星界使徒   世嫁   和我结婚我超甜!   和我结婚我超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