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隆:“战争边缘”策略让中东更危险
已经持续超过百日的巴以冲突仍然没有停息迹象。随着更多方面被卷入进来,冲突的外溢和扩散效应逐步显现,中东再度战云笼罩,国际航运和供应链安全也遭到严重冲击。百日来,这场冲突的如下特征越来越明显。
一是战场形势出人意料,人道灾难愈演愈烈。以色列遭遇该国历史上最严重的一次袭击,长期构建的军事、情报和科技神话被打破。在报复行动中,以军未能实现速战速决消灭哈马斯的目标,反被后者频繁反击,显示哈马斯领导层未被打垮,指挥系统运行正常。这场冲突导致的人道灾难愈演愈烈,已有超过2.4万巴勒斯坦人丧生,约193万加沙地带居民流离失所,占其总人口的85%。随着战事持续,加沙人道主义灾难不断加剧,已成当今世界最严重的人道惨剧。
二是冲突不断外溢。本轮巴以冲突的外溢效应不断显现,红海海域和黎巴嫩的新战线正在形成。以色列在黎巴嫩定点清除哈马斯和真主党领导人后,真主党与以色列之间的交火更加频密。也门胡塞武装为声援巴勒斯坦,在红海海域袭击过往“关联以色列”商船。美国组建的“繁荣卫士”护航联盟未能有效维护红海安全,美英两国对也门境内胡塞武装目标进行空袭,进一步推高红海海域紧张局势。美国将胡塞武装和真主党的行为与伊朗高度关联,企图让中东重回阵营对立的老路。巴以冲突参与方变得多元,行为日益激进,这种“战争边缘”策略极易导致“擦枪走火”,引发地区大乱的风险正在升高。
三是国际调停机制未能奏效。冲突爆发以来,国际社会为停火止战付出巨大努力,接连在联合国安理会提出和平提案,无奈美国一味阻挠导致联合国调停机制失灵。以卡塔尔为首的地区国家积极斡旋,达成人质交换和临时停火协议,但这些斡旋活动作用有限,无力促成全面停火。
巴以冲突百日之际,有关各方需要反思冲突的根源并循此探寻解决之道。
首先,和平文化在中东尚未蔚然成风。虽然去年以来在中国斡旋下沙伊和解引发地区“和解潮”,但巴以冲突、也门内战等安全问题依旧困扰中东,中东安全环境仍然脆弱。凭拳头说话的逻辑盛行,和平和解文化缺乏土壤,这导致地区和个别国家国内冲突久拖不决,演变为长期安全隐患。
中东一些国家碎片化的社会、低水平的国家构建以及有效政府的缺失,催生民兵组织等非国家行为体,它们在地区安全中发挥重要作用,使安全格局复杂化。阿拉伯民族主义固然已经衰落,但这些行为体属同一文化和信仰圈,彼此间有着相同或相近的认同,这使中东冲突具有连锁效应。因此,将来之不易的“和解潮”引向纵深,积极探寻安全挑战的长期解决方案,在破解安全困境的基础上逐步建立可持续的地区安全架构,弘扬和平和解文化,是中东长治久安的实现路径。
其次,大国军事干涉中东的思维犹在。尽管声称战略收缩,但美国在中东仍拥有较强的存量实力,这使它仍保持军事解决中东冲突的手段和意愿,而其武力干涉往往火上浇油,使局势乱上加乱。外部势力在伊拉克、阿富汗等国武力干涉的失败经历和负面遗产,足以警示它们不要乱伸手,武力不能给中东带来和平,只会适得其反。当前中东的两场危机需要一揽子解决方案,美国企图掩盖巴以冲突与红海危机的关联性,将矛头指向伊朗,误导外界从阵营对抗的思维看待当前中东局势。但这种方式显然不能解除中东安全风险。
再次,加强斡旋力度,发出和平之声。随着战事延宕,国际和平力量也在不断凝聚,包括中国在内的“全球南方”国家在诸多双多边场合发出正义、和平之声,强调停火止战、依据“两国方案”解决巴以冲突的共识越来越强。冲突有关各方应倾听国际社会的和平之声,而非一意孤行,在暴力循环中越陷越深。
任由本轮巴以冲突继续拖延下去,将会产生更多次生安全风险,为中东乃至更广泛意义上的国际安全带来重大威胁。相关各方应正视冲突根源,收回武力手段和“战争边缘”策略,与国际社会一道为巴以冲突、也门内战等中东安全挑战寻求标本兼治的一揽子解决方案。(作者是上海外国语大学中东研究所教授)
热门相关:唐土万里 朔明 顺明 惹火甜妻:老公大人,宠上瘾! 官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