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传刚:中国消费潜力是待深入开发的宝藏
在不久前结束的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年会上,国务院总理李强指出,当前全球总需求仍然不足,市场是最稀缺的资源。中国的市场空间广阔,纵深也在不断延展,必将为提升全球总需求发挥重要作用。同时,他强调,目前中国的中等收入群体超过4亿人,未来十几年将达到8亿人,对越来越多商品、服务的需求从“有没有”向“好不好”转变,消费升级的动能强劲。
2023年中国实现了5.2%的经济增长,完成了年初所设定的主要目标。中国的投资保持了增长势头,进出口运行平稳,尤其值得欣喜的是,中国的消费市场恢复向好。在过去一年,我国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创出了历史新高,最终消费支出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了82.5%。这些都表明,消费作为我国经济增长主动力的角色,正得到进一步的恢复和强化。
根据发达国家的发展经验,随着一个国家实力的提升,消费在其经济增长中所发挥的作用将越来越重要。中国经济蕴藏着巨大的消费动能,而接下来要做的,就是要想方设法挖掘和释放出这些潜在的能量。
过去几年,受到疫情等因素的影响,中国的消费增速出现了些许下滑,西方一些别有用心者便开始借此做文章,唱衰中国的消费和中国经济。但显然,这是一叶障目不见泰山,也犯了机械主义的错误。他们看到了一两道小沟壑,就幻想已经看见了悬崖。
首先是中国的消费市场很庞大,而且还在大规模增长。在未来很长的一段时间里,中国都将是世界上中等收入者最多的国家。中国已经完成了脱贫的历史使命,而伴随着更多低收入者转变为中等收入者,其消费潜力也会进一步爆发。中国目前的中等收入者人数已经超过了美国的人口总数,等到10年后,这个数字可能还会超过整个欧洲的人口总和。如此庞大的消费群体,显然是任何国家和市场都无法忽视的一股力量。
其次,中国市场的潜力绝不仅仅在于消费人口基数的翻倍性增长,还在于消费结构和消费偏好都会发生质的变化。从历史经验看,随着消费者逐渐成熟,他们在衣食住行等基本物质生活方面的需求占比会逐渐缩小,而精神领域的消费占比则会相对增加。与此同时,消费的多样化、个性化以及创新特征也会变得更为明显。
事实上,在刚刚过去的2023年,中国的消费已经开始呈现出这一趋势。从旅游上的淄博热和哈尔滨热、各种演唱会的一票难求,到国产手机和国产新能源汽车的购买狂潮,我们已然感受到中国人的消费观念和消费行为正在发生深刻变化。这样的变化会对传统的消费供给提出挑战,让他们面临转型压力,与此同时,这种变化也在倒逼各种创新和改进,助力经济的新型增长。
消费潜力不会“从天上直接掉下来”,无论是中等收入者的倍增,还是消费形态的创新,其核心都有赖于不断提高的生产率能够推动经济持续稳定增长。只有生产率不断提升,民众收入得到切实提高,新的消费群体才能够成形,消费结构才能实现跃升,并反过来进一步推动经济增长。
因此,中国当下仍要想方设法提高生产率,而这也恰恰是我们正在加紧努力的方向。无论是进一步对外开放、吸引外资,还是不断优化国内营商环境、加强科研自主、培养人才以及构建统一大市场,这都是我们为提升生产率采取的适时顺势之举。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我们提出了新质生产力这一重要概念。历史证明,创新型生产力对促进和改进消费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现在我们大力推进科技创新,推动新兴产业发展,不仅会推动中国的生产出现质的跃迁,也会促进各类商品和服务产出、社会经济关系以及经济主体发生重大变化,并最终对中国的消费市场产生积极的深远影响。
当然,除了创造庞大的消费群体,未来我们也需要改善消费环境,通过各种基础设施和制度配套,来创造良好的消费软硬件,打造更好的消费体验,满足人们的消费愿望。总之,中国的消费潜力是一个待深入开发的宝藏,而现在我们要做的,就是用最好的工具和途径,让蕴藏于其中的每一颗宝石都发出耀眼的光亮。(作者是财经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