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夜谈】F1车手的幸运会有下一次吗?
相信大部分关心F1赛车的观众都已经看过了最近F1巴林大奖赛上的事故片段。
车手格罗斯让的Haas赛车在横向运动时与后车相撞,高速失控飞向护栏。撞击时的冲击力据估算高达53倍重力,将车身撕裂成两段,燃起熊熊烈火,场面相当夸张。
这样的事故,在现代F1历史上都是罕见的。解说都说,自己生涯中从未见到过这样的景象。比赛直接终止,全场亮起红旗,从事后录音来看,别说观众了,连当时场上的其他车手和专业人士,都做好了最坏的打算。
所幸短短20秒之后,格罗斯让从赛车里爬了出来,还自己翻过护栏,随后被送到医院诊疗,确认并无大碍。
格罗斯让能够生还,很大一部分程度要归功于现代赛车在安全性上的进步。车手被包裹在单体壳保护舱内,在撞击中整个车身结构都会起到类似“保险杠”的作用,提供缓冲。头颈保护HANS系统减小了车手在撞击时脊椎受伤的风险。多层防护服给了车手在火焰中逃生的空间。
从2018年引入的光环(Halo)防护系统也起到了很大作用。这个看起来非常阻挡视线的“丁字裤”形防撞梁,让格罗斯让没有像1974年的赫尔姆斯·科因尼格那样身首异处。格罗斯让自己在医院也说:“虽然我一直不算是Halo系统的支持者,但这次多谢它救了我的命”。
但是,就算有这样先进的安全系统保护,也不代表现代赛车离死亡很遥远。就在去年,F2一位车手在有类似安全措施的前提下,依然在一场猛烈的撞击中不幸身亡。这次格罗斯让能够平安无事,运气其实占了一个不小的因素。
就在去年,安东尼·胡贝尔在同样完善的安全系统保护下,依然不幸身亡
而且,随着赛车安全性的提升,车手的驾驶方式也更加激进,更容易将自己置于危险的境地,造成各种以前很罕见的事故形态。再完善的安全措施,也总会有防不胜防的一天。
以这次事故的主角格罗斯让为例,这位车手有点神经刀的意思,驾驶水平上限很高,但是下限也非常低,经常在比赛中做出一些让人摸不着头脑的低级失误,像是在维修区低速撞墙这种都算是小意思,各种飞天翻滚也足够出个集锦了。
2018年西班牙大奖赛,格罗斯让在打滑后依然猛踩油门,酿成严重的二次事故
这几年他年岁渐长,不靠谱的时候却变得更多了。在今年的英国大奖赛上,他为了保住自己的位置,各种蛇形走位,赛后被其他车手一致批评。而这次事故,起因也是他在发车第一圈还很拥挤的时候,没有看到盲区的后车,直接大幅度横切,发生碰撞,导致自己的赛车失控。
而事故的另一位参与者丹尼尔·科维亚特也不是什么善茬,江湖外号“鱼雷”,经典动作就是强行挤到弯道内线,前车如果不让着他,最终就一定会撞上。
格罗斯让的事故里,“鱼雷”没有太大责任。但是随后,他又和另一位车手相撞,直接把对方顶翻,不得不说,心有点太大了。
内心毫无波澜.gif
格罗斯让的生还看起来像是个奇迹,但其实更大的奇迹发生在80年代。那会的F1赛车动不动就上千马力,却没有任何现代的安全系统,车身像纸糊的一样,但是从1982到1994年,并没有车手在赛场上去世。
这可能是因为,赛车实在太不安全了,一不小心就可能送命,让车手们对赛车充满了敬畏。1989年日本大奖赛,塞纳为了夺下年度冠军,在弯道里用类似“鱼雷”的行动撞击普罗斯特,被一致认为是极端危险的驾驶行为,因为这样的举动将会危及到两位车手的生命。塞纳在当年就以驾驶风格激进而闻名,这种玩法他在F1生涯中也只干过一两次。
今天,看惯了各种飞天翻滚的观众或许会说“就这”?但是在当年,这样的碰撞如果处理不好,就可能杀死六个世界冠军
到了这几年,轮碰轮的争斗已经成了家常便饭,“鱼雷行动”甚至成了一些人的常用手法。形势最复杂的第一圈过后,总有几台赛车会因为碰撞而缺胳膊少腿。赛车比赛越来越像WWE,观众和车手都心知肚明,许多看起来吓人的撞车事故,在今天的安全保障下已经算不上凶险,更像是为比赛增添趣味的佐料。“史上罕见”的重大事故,也恐怕只会越来越多。
格罗斯让如果在三十年前成为F1车手,可能他的生涯会很短暂。然而在当代,他可以一次又一次犯下错误,直到昨天的一幕发生。我不知道这算不算另一种形式的内卷。我觉得这样的F1离我所熟悉的那种F1越来越远,但是大家好像还都挺爱看的。格罗斯让这次的事故其实有不少可疑之处,但是既然他没有生命危险,那么从过去的经验来看,直到下次灾厄真的降临在某个不幸的车手头上,许多事情都不会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