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有些游戏上了NS之后,就变得更“好玩”了?
虽然在Steam库里有一份《蔚蓝》(甚至后来Epic又送了一份),但我真正把它玩到通关的平台,其实是Switch。
我还记得,是《蔚蓝》拿到那个实至名归的年度独立游戏奖前的一周,我通关了它的真结局。那段时间,我基本上是去哪都带着Switch,有空闲时间就拿出来跳上几关,通勤的时候还曾经因为过于沉迷而坐过了站。
《蔚蓝》显然是个好游戏,而对我来说,它在Switch上的表现更加迷人。
它的PC版感觉更接近一场试炼,你坐在一把椅子上,对着屏幕不停跳跃,冲刺,然后死掉重来;而当可以把它握在手中之后,体验变得好了很多,甚至更贴近它本来想要传达的感觉:平常心、和解、不必死磕……随时可以拿起来,就也随时可以放下。
我甚至在Switch上全价买了《文明6》,偶尔坐飞机或者火车的时候打开,基本都是一不留神就玩到没电。有一次在去成都的飞机上遇到了另一个也玩《文明6》的哥们,看着他在小桌板上对着笔记本电脑,蜷起身子点触控板的样子,再想想我自己的庞大体型,那时候的我甚至有些庆幸。
而随着游戏库愈发丰富,把Switch作为首选的平台也显得越来越自然。很多作品,玩家看看PC上有,Switch上也有,就很难不去想想:如果价格差不多的话,选那个能躺着玩走着玩倒立着玩的版本,岂不更好一些?
举个例子:前几天刚登陆Switch的《中国式家长》,就显然来到了一个比原生平台还要合拍的地方。
两年前《中国式家长》发售的时候,在国内流行过一阵子。如果你当时“跟风”玩过一段的话,十有八九还能记得为了把自家小孩送进清华北大而经历的千辛万苦。
但到了后面女儿DLC更新的时候,也许你也和我一样,因为玩法变化不大而没再回坑,只是看看视频或者介绍,过了过干瘾——毕竟,养一轮小孩就意味着要坐在电脑前点一下午鼠标,而大部分人很难凑出这个时间来。
而《中国式家长》这次移植到Switch,正好也成为了一个重温“养儿梦”的机会。毕竟,它几乎符合“一看就很适合Switch”的全部标准:轻量、简洁、以创意见长、不需要长时间聚精会神去玩……
老玩家大概会想:这形容的不就是独立游戏么?
没办法,相性实在是太合适了。
受开发规模的限制,独立游戏往往对机能的要求并不高,相比起“连毛都看得清清楚楚”的表现力,更倾向于靠艺术风格和玩法创意取胜,这让它们在一开始就有了轻量化的底子。
更何况,有些放在27寸屏幕上显得有点“大果粒”的像素风画面,在6.2寸的Switch上看起来可就精致多了……
而任天堂一届一届的Indie World,还有许多国内外的优质独立作品纷纷移植的决定,也都说明了大家其实很买这个“随时随地都能玩”的帐。比如前一阵子国内的《圣女战旗》,就在Switch港服取得了不错的成绩,而上面提到的《蔚蓝》,干脆开发者都直言Switch版是销量最高的版本。
Switch商店排行榜前6就有两款国内独立游戏:《圣女战旗》和《中国式家长》
这也让我想起在聊起Switch的时候,有些玩家会玩一下梗:“Switch,不就是个掌机嘛!”——这是在说Switch机能有限,对大型3A游戏们来说很难算是首选平台,就算移植过去也难免有削足适履般的尴尬。
《巫师3》这种已经算逼近极限了
可与之相对地,却不太常听到有人很理直气壮地去说“毕竟Switch是掌机啊”这样的话,仿佛“机能有限”这个词在所有语境下都是“不够好”的同义词。
这或许是因为在许多场合,Switch都作为任天堂的代表去和另两款主机——PS4和Xbox One——相提并论,再加上同样有可以坐在电视前玩的模式,就让人忘记了它们定位本就不同的事实。
比起硬件配置动辄“比上代提高50%”这种风格的提升,“能拿在手里玩”的区别显然是“从0到1”式的飞跃。能把玩家从“电脑桌前点鼠标”的体验中解放出来,即使游戏内容和原版没什么区别,体验上也几乎是脱胎换骨式的改变了。
有朋友可能会问:既然都要便携性了,那手机岂不是最便携的?
在游戏这一方面,手机和Switch确实有许多类似之处,但即使不说操作感之类的主观因素,两者在移植难度上的区别就已经很大了。
这一点,即使朴素地想一想也能感觉得到。毕竟在Switch上,开发者只需要考虑一套设计规范,省去了很多机型适配之类的麻烦事儿,更别提国内关于版号的限制了……
这种“麻烦度”的差别,会很直接地体现在移植的速度上。很多手游化呼声颇高的,甚至发布前就表示要做手游版的作品,最后都会在移动端的移植上卡住相当久的时间,基本都是出于这些原因。
这种趋势在大陆地区更是如此。眼下国行Switch的游戏库相对不足,用户群体还在蓝海期,再加上接下来健身环等作品拉动的一大批蓝海玩家,对厂商来说有着相当的吸引力。比如此前的《霓虹深渊》,就我们了解到的情况,在登陆国行Switch后卖出了很不错的销量。
实际上这次《中国式家长》的Switch版也属于弯道超车,比大家苦等许久的移动端更早问世。这对玩家和厂商来说,都显得十分合理:既然在Switch上体验更好,移植起来也方便,何乐而不为呢?
长期以来,独立游戏移植Switch的成绩其实都不太外显。这一部分是因为单个作品体量都不算大,不会像3A游戏一样格外受大众关注,另一方面,可能大家一提Switch游戏,还是下意识比较愿意去举塞尔达、健身环这样“独一无二”的例子。
但事实是,除了荒野之息这种人尽皆知的“面子”之外,有质更有量的第三方作品越来越承担起了充实Switch“里子”的作用,这其实无形中放大了Switch的游玩价值。
也正因如此,未来我们应该也能看到越来越多的国内厂商让自己的优秀作品瞄准Switch这个平台。随着Switch在国内的进一步普及,以及早期试水得到的甜头,这个过程说不定会比想象中要快很多——今天你能玩到的《中国式家长》《圣女战旗》《霓虹深渊》,也许只是国产优秀游戏登陆Switch的第一步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