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是如何让我们“沉迷学习”的?
前些日子,国产游戏《戴森球计划》的爆火掀起了一阵“太空工业潮”。为了探索太空事业,有些玩家列出表格计算资源的收益率,有的人在图纸上画出了一张张工厂布局的规划,还有人恶补了生产线构造与物流相关的知识,大有“重铸人类荣光,吾辈义不容辞”的热血……
我们的征途是星辰大海!
由此可见,虽然玩游戏的首要目标是为了放松、休闲,但这并不意味着除了傻乐,我们在游戏里就一无所获,有时也能学到很多有趣、“实用”的知识。
像《戴森球》这样带有很强专业性的工程模拟游戏,除了需要自动化、流水线方面的技术钻研,还可以帮助大家复习小学二年级时的化学、物理知识。
还有些游戏涵盖了许多历史文化方面的知识。游玩《十字军之王》可以接触到大量的家族与势力,一定程度上了解到欧洲的历史演变;也可能因为打《逃离塔科夫》接触了很多军武知识,从而对各类枪械的纸面属性了如指掌;甚至通过《舰队Collection》在学习人体艺术的同时,还懂得了很多舰船的数据与背景故事。当然,大部分游戏会魔改一些历史背景和数据,也造成了靠游戏来学习的玩家总会对历史产生一些“不对劲”的理解。
除了学到“硬知识”以外,游戏其实一直在潜移默化的提升着玩家的思维能力,尤其在策略、博弈方面。哪怕在最简单的RPG游戏里,我们也要经历一系列饶有意味的决策:攒了笔钱,应该买新装备还是给旧的升级?技能点应该优先加攻还是加防呢?这么多技能,学哪几个才能打出combo?Boss已经残血了,是不是可以选择硬莽一波?
如此艰难的抉择几乎随时都会遇到
更别提很多益智、策略、解谜类游戏,一直在简单直白的“教育”着玩家提高智力,通过《俄罗斯方块》学习几何图形的组合逻辑,通过《传送门》考验自己的空间想象力,通过《星际争霸》来高强度的训练自己的战略思考能力。
总之为了玩好一款游戏,玩家们可以废寝忘食地研究最好的配装,反复尝试出最速通关的操作,甚至把格斗游戏每一招的帧数都倒背如流。这让很多家长感到愤怒和不解:但凡你能把研究游戏的精力给一半在学习上,多背点课文与公式,也不至于每次成绩都这么差!
这其实有点冤枉,并不是玩家就不想学习,而是学校的学习确实非常难。大部分所谓的高难度游戏,比之学校课业,也简单的像小儿科——试想为了上手一款游戏,先要研究几周或者个把月,已经会被玩家们吐槽难度变态、过于复杂了,但若把这些时间放在学业上,实在不值一提,大部分科目根本连门都还没入呢……
或许这是很多人的共同经历吧……
尽管本质上,游戏也是一个发现难题,学习技能和方法,最后解决问题的循环,和在课堂学习的逻辑是一致的,但双方无论是知识密度还是深度上,都差着十万八千里,大部分时候我们能从游戏中学到的,还是相对皮毛的东西,学习过程或许很轻松,代价往往是实际效率很低。
以及,同样视为“学习”,游戏也有着更好的正向反馈机制。绝大多数游戏都会以让玩家能通关为目标去设计,难度曲线相对平缓,玩家在解决难题之后会立即得到相应的奖励,时刻感受到自身的进步。
学习很难让你得到“爆装备”的快感
然而学习这件事既不讲用户体验,也不追求通关率。如果我们把从小学入学,一直到高考结束的过程当做一款游戏,那么它绝对是一款复杂到爆,还难到不讲理的垃圾游戏。它的流程长达十几年,还包括数理化这种高难度BOSS,大部分玩家在流程中得到的正反馈都很有限。在努力多年之后,连最终结局的好坏都没法把握,到头来甚至可能得到难以逆转的Bad End——落榜。
既然游戏作为一种学习手段,实际效率并不高,是不是就于学习无益了呢?
那倒未必,游戏虽然无法替代课本,但可以成为燃起我们兴趣的明灯。很多历史宅、军宅,或英语、日语工作者,原本都是“兴趣使然的”的玩家,怀着对游戏的热爱,不断钻研,最终进入了专业领域。
另一个方面看,大量专业知识的学习,对玩游戏也会有所助益。对“三国历史”缺乏了解的玩家,很难深刻体会到《三国志》《三国无双》等游戏的魅力;《使命召唤》《彩虹六号》《战地》等游戏,要想玩出更多的趣味,必要的军事知识背书很有益;《十字军之王》《欧陆风云》《文明》等作品,如果对人类历史进程有一定储备,就能发现很多奇妙的梗~
结语
游戏与学习从来都不是互斥的,而是相辅相成的。游戏可以激发主动探索学习的兴趣,而拥有足够的经验和知识,也能反过来增强我们的游戏体验。关键在于,真正的“在玩中学”是利用游戏产生的兴趣,在不影响原本学习计划的基础上,拓展自己的知识范围,而不是打着冠冕堂皇的理由沉迷游戏,为从中获得的一些皮毛知识沾沾自喜,这不过是自欺欺人罢了。
热门相关:盗梦宗师 天嫁妻约,总裁别霸道 相爱恨晚 天嫁妻约,总裁别霸道 爱恨之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