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夜谈】我们都需要补点语言学

昨天的白夜谈是《游戏业有多需要一份官方口径的规范术语表?》 ,这是前提。 

我本人对这件事也挺感兴趣的,因为大学修的是汉语言文学,也算半只脚踩进语言学门槛的人。不过我的学术水平也不高,就不再对法国人规范游戏用语这件事发表什么议论了,可以讲讲“学语言”这件小事。

先从专业讲起,人们常称的“中文系/中文专业”其实分为很多不同的方向,汉语言文学是其中最常见的,还有汉语国际教育、中国文学,甚至秘书学、应用语言学等等方向。然而现实是除了像北大中文系这种学术水平极精的专业会特意点明“中文系”之外,绝大多数学校已经把这些专业移进了“人文”一类。 

这种情况说来奇怪,却也有自己的道理,主要原因就是:绝大多数人都没弄明白中文系到底在学什么。 

举个有点玩笑性质的小例子,人们搜中文系到底在学什么的频率可比哲学系还高。

不过在就业问题上,我宣布哲学生暂时还是领先一筹

以我自己的专业为例,汉语言文学其实是还可以拆开两个方向的:语言和文学。文学好理解:大家看的各种诗词歌赋、小说、影视剧本都可以算作文学,研究它们的变化和发展,作者的创作思想等都可以归纳到文学范畴。但凡你读过点书,都会有自己的见解,可以发表点评论。语言则没有这么随意,简单来说,你要掌握的是发音、语法、词汇、词性等等语言基础知识,这可不是什么“见仁见智”的东西。

虽然是从小用到大的语言,但汉语认真学起来跟外语基本没有什么两样。如果你小学恰好漏掉了英语的国际音标课,别担心,语文老师现在会帮你补回来。

大学里普遍使用的黄廖版《现代汉语》教材,第一章就是语音

语言学非常严谨,以至于我们上学的时候经常开玩笑,说自己在做语言学题目的时候就好像在解数学题。

这里再举一个简单的例子,《现代汉语》中有一个绕不开的人:美国结构主义语言学家布隆菲尔德——他的层次分析法基本上是每个《现代汉语》学生的噩梦。

这个分析法认为,每句话都可以通过不断地切割和定性,最终形成一个完整的、一层层的结构,人们可以利用这种结构分析出一条句子中突兀和不合理的地方。

用层次分析法分析的语句歧义例题

这个句子因分析的不同,就有不同的两种可能。一个意思是 “去把猎人的狗咬死”,强调的是咬的动作;另一个意思则是“把猎人咬死的狗”,强调的是狗。

这种歧义句我们小学都学过,人们还经常拿类似的句子作为“中文怎么逼死老外”的谈资。但是用语言学工具细细分析起来,也没那么难懂:先认定“咬死”是动词的话,会导向第一种结果,这是一个动宾短语;而把“咬死”认定为定语的话,就会导向第二种结果,这是一个偏正短语。

再复杂的我也解释不清楚了,毕竟我大二时经历过一次《现代汉语》挂科重考,让我差点崩溃,还气得我自己动手做了个小GIF。

谁想得到这次又挂了,后来还考了第三次 

虽然听起来相当惨烈,但这不妨碍语言学其实是一门相当有意思的学科。

比如说历史上曾经出现过的 “洋泾浜语”(yáng jīng bāng)。洋泾浜本义是指上海在租界期间的一条小路——现在应该在延安东路附近,由于那里有很多本地人和外国人进行交易,不想学英语又想沟通的人们就创造了这种只有口头使用的特殊语言。

虽然字词生僻,但这种语言其实大家再熟悉不过了,因为它跟B站上的空耳非常相像,读一下你大概就能懂。

这就像你去日本跟人聊火影,聊着聊着你突然来一句“一袋米要扛几楼?” 

因为是特殊时期产生的语言,现在洋泾浜语早就不再使用了,但这种两个文化碰撞之际产生的特殊语言现象是非常值得考究的一件事。 

从巴别塔的故事到民国时期的白话文运动,无论是法国规范游戏术语还是前阵子出现过的“笑口我了”,语言能揭示出来的社会现象相当多。说是研究语言,但熟知其义后,语言是可以拿来研究文化现象的。 

就像《合金装备V》火热时老是被人们拉出来的那句话所说。

讲回专业的事吧,我大学时有幸上过一名相当厉害的语言学老师的课,她在我们眼中的形象基本就是学术精神和威严的代名词,但她经常抱怨的一件事就是:学校根本不应该把文学和语言混为一个专业。

理由有很多,主要的一点是语言学需要更多的工夫、更专业的精神才能学好。而国内的语言研究起步很晚,使用的分析方法大多照搬了英语语法的标准,还有很多用层次分析等方法无法解释的汉语现象存在。她会以此鼓励我们这种学不好的学生:别担心,汉语研究现在也挺混乱的,学不好不能怪你们。 

我相当同意这位老师的观点,但我同样举双手同意的事情是:所有人(包括我自己)大概都需要再花点时间,努力补补语言学课程。

热门相关:乱世书   柠檬精老公的马甲掉了   无敌剑域   空降男神住隔壁   都市至尊霸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