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夜谈】没有哪个饿急眼的人抵挡得了烤肠的诱惑
大概在去年年末,网上有个“十根烤肠”的梗,据说和“秋天的第一杯奶茶”同源——示爱时送10根烤肠寓意着“时常(十肠)想你”。母胎solo至今的我没法评判这种秀恩爱手段的优劣,毕竟我真的干过一口气买10根香肠的蠢事儿。
我的小学边上有家小卖铺,店长用长方形的煎锅油炸白色的香肠,煎好后蘸上孜然与辣椒面,一根卖2块钱。炸肠的淀粉含量大概很高,嚼起来根本没有在吃肉的感觉,可对于没见过世面的小学生而言,算得上珍馐。
那是个下着雪的夜晚,我从我40多块的零花钱积蓄里掏出了一半,在那家小卖铺买了10根炸肠,拿去英语补习班当作豪华晚餐。到了补习班,炸肠凉了,味道欠佳,我勉强吃到第5根就再难下咽,剩下的5根都分给了同班同学。我当了一晚上的“孩子王”,可是直到小学毕业,我都没敢再去买炸肠,一方面是吃腻了,一方面怕老板用奇怪的眼神看我。
最近,公司楼下多了个傍晚出摊的烤淀粉肠摊位,还赢得了十来位同事的一致好评。烤淀粉肠不只唤醒了上面那段羞耻记忆,也唤醒了我沉睡多年的味蕾。
这摊位一开始是在室外经营,可能是担心城管清查,如今躲到了一家主营板栗、瓜子等干货的连锁店里,不过因为店铺大门敞开,该有的烟火气一点没少。在没有恶劣天气的情况下,烤肠摊总是有人在排队,和栗子店铺的冷清形成了鲜明对比。
摊主用的是专门的烤肠机,也只卖一种烤肠。他在铁板上面的槽位里刷好油,把提前插了竹签改过花刀的香肠放进去,等待金色与黑色的焦脆酥皮将肠衣上的白色吞噬殆尽,再洒上棕色与红色的蘸料,同时冲击顾客的视觉、嗅觉与味觉感官。
香肠仍是缺乏诚意的淀粉肠,或者说“有肉味的淀粉”、“烤粉面子”,没有烤肉的香气,烤制时也不会滋滋冒油,酥皮里面的内馅软嫩而又易碎。好在一根烤肠收费仅4元人民币,比外卖软件里花里胡哨的“火山石肉肠”便宜,量也大得多。
也正是大量的淀粉与少得可怜的蛋白质,再加上适宜的热量与时间,产生了神秘的美拉德反应。摊主也不见得懂这些化学知识,但他的每一根烤肠都是成功的实验品,能在方圆5米之内实现“路上行人欲断魂”的效果。有一次我仅是提着烤肠包装袋到邻近店铺购物,便连着碰上两位陌生女性叫住我“借问烤肠何处有”。
美拉德反应的维基百科:啥啥啥 写得这是啥
除了味道优秀,这家烤肠摊还兼有“天时地利”。
“天时”是楼下长期被誉为“公司食堂”的连锁便利店在近一个月前“暂停营业”,一位同事在朋友圈直言“不知道日子该怎么过了”。不止我们,在这附近办公或居住的许多人,都就此失去了一个一日三餐兼下午茶外带零嘴的可靠来源,巴不得附近多开几家店铺。
说是“暂停”,可里面早已彻底搬空了
目前距公司最近的便利店是另一个家连锁品牌的。这倒无妨,只是来回的路程要一公里,显然不够“便利”。这家店也卖包子、关东煮、三明治、盒饭,味道不算差,但总有些产品很怪,就像肯德基和麦当劳时不时推出的某些新品,怪到令人匪夷所思。
我不理解这个世界上为何存在要用微波炉加热的“酸笋肉酱拌粉”
“地利”是这家烤肠摊正好位于公司写字楼与地铁站的正中间,拥有优越的区位优势。试想一下,晚上七八点钟从写字楼走出来的疲惫灵魂,基本都处在一种San值清零的状态,对烤肠摊传出的香味毫无抗性,发现烤肠价格不贵还顺路,最终肯定要破费。烤肠无法带进地铁,但从烤肠摊到地铁站所需的时间,足够正常人干掉一根烤肠了。
作为对比,在公司到地铁站这段路的反方向,有一家卖煎饼、鸡蛋灌饼和烤冷面的摊位。这个摊位几乎全天营业,食物的卖相与味道都还好,晚上也有人排队,不过比起烤肠摊还是显得冷清了些。
东北人的味蕾告诉我,这家烤冷面的糖放得太少
诚然,烤冷面也好,烤淀粉肠也罢,均属典型的致癌物与高卡食物。可是只谈毒性不谈剂量,等同于耍流氓。淀粉肠的碳水含量超标,正常人只吃一根就会感到显著的饱腹感;我食量大一些,可二十年前的教训还历历在目,从不敢逞能,顶多买两根。经验告诉我,吃到第三根时,放太久的烤肠就已经失去酥脆的口感,让人再难有继续下口的欲望。
买十根淀粉肠涉嫌浪费粮食,买一两根淀粉肠则是成年人“没配料表就是零卡”的合理放纵。烤肠或许登不了大雅之堂,但只需要一些“天时地利”的巧合,就能在大城市中某个不起眼的小角落,令无数人魂牵梦绕。在一天的忙碌后饿到眼冒金星时,刚出锅便送进嘴里的油腻腻的烤肠,胜过世间一切的山珍海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