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健:“法德轴心”应加大引领欧洲对华理性
德国政府13日发布其首份“中国战略”,这份文件未能摆脱意识形态偏见,不乏对中国的不实指责和错误定位,但相较之前草案仍在经济等领域表现出了相对务实,显示德国作为一个大国仍有一定能力排除干扰、避免自残式的激进做法。而在刚刚结束的北约维尔纽斯峰会上,主要由于法国的反对,北约未能就在东京设立联络处作出决定。当前,欧盟正处于内外发展的关键十字路口,法德作为欧盟内部具有全球视野和战略思维的领头羊国家,有责任继续引领欧盟发展并在一些至关重要的问题上发挥“轴心”作用,其中包括维持对华政策走在正确道路上。
法德两国是欧盟的核心力量,也是欧洲一体化的启动和推动者,素有“法德轴心”之说,比如戴高乐-阿登纳轴心、吉斯卡尔-施密特轴心以及科尔-密特朗轴心等都曾运转良好,推动欧洲一体化深入发展。但近年来“法德轴心”有所弱化,特别是自乌克兰危机爆发以来尤显式微,导致欧盟整体上出现了某种程度的迷航。
“法德轴心”式微的原因主要在三方面。其一,法德两国自身出现一些问题。法国国内改革进程推进艰难,养老金改革导致持续数月的示威游行,不久前警察枪杀阿尔及利亚裔少年一事再次引发骚乱,国内极右、极左势力仍在持续发展。德国则是三党联合政府还需磨合,对外仍难用一个声音说话,同时德国经济面临持续下行和失业率增加等越来越大的压力。其二,法德受到中东欧国家激烈批评,一段时间内话语权受挫。中东欧国家一方面指责法德过去对俄罗斯推行“绥靖”政策,须为当前欧洲陷入困境负责;另一方面指责两国在援助乌克兰武器方面不够积极,仍想着要与俄罗斯和谈。波兰和波罗的海国家等尤其“理直气壮”,在乌克兰危机问题上声调盖过法德。其三,法德两国之间分歧也在增大。法国对推进欧洲战略自主的决心更加坚定,要求欧洲国家在防务、工业等诸多领域协调行动,德国则因在经济、能源、安全等领域更加依赖美国而更多倒向华盛顿。在欧盟的财政、能源政策等方面,法德两国也是矛盾重重。
“法德轴心”式微已经产生不少后果,比如欧洲一体化止步不前、欧盟战略自主举步维艰以及经济发展陷入困境等等。反映在对华政策方面,则是欧盟难以形成理性、务实、真正符合欧盟整体利益的对华政策。
欧盟委员会试图填补“法德轴心”式微留下的真空,但这一机构日益表现出变质变异以及脱离大多数成员国和欧洲民众需求的一面,在政治化、安全化、意识形态化中严重偏离欧盟利益。欧委会不顾众多成员国的强烈呼声,在应对美国公然违反世贸规则、歧视欧洲企业的《通胀削减法》等方面几无作为,反而以所谓“去风险”为由配合美国抹黑攻击中国,还炮制《欧洲经济安全战略》等鼓噪对华设限,甚至要对赴华投资进行审查。近日,欧盟委员会决定任命一名美国教授担任其反垄断部门“竞争总司”的首席经济学家一事引发争议,因为美国科技企业正是欧盟反垄断的主要对象,由美国人来判断美企是否违反欧盟竞争政策,这让法国等欧盟成员国都觉得荒谬。
因为欧盟缺乏总体对华政策框架,其成员国也更容易受到美国影响。在美国的施压和怂恿下,立陶宛、捷克等个别欧洲国家在涉台等问题上频频对华碰瓷、挑动事端,既破坏了欧盟长期奉行的一个中国政策,也破坏了中欧关系整体氛围。在美国的影响和压力下,欧盟对华政策有走向歧路的危险,不是专注服务于成员国和欧盟整体利益,而是倾向服务于美国遏制中国发展的霸权政策,这对欧盟来说是一个危险趋向。事实已经表明,美国为了护持自身霸权屡屡做出损人利己之举,特别是自俄乌冲突爆发以来,欧洲持续失血,社会生活成本持续高涨、工业企业大量倒闭或出走,“去工业化”进一步加剧,与美国的差距加速拉大,越来越多欧洲理性人士担忧自身沦为美国的跟随者甚至附庸。
欧洲确实面临诸多风险,包括俄乌冲突持续演进,极右翼民粹主义势力持续抬头,经济停滞和社会动荡因素增多,当然还有美国“长臂管辖”等。但中国绝不是欧洲的什么“风险”甚至“威胁”。相反,无论中方言行还是中欧合作取得的累累硕果都已证明,中国始终是欧洲应对各类风险的合作伙伴。
法德两国长期以来都在欧盟对华政策方面发挥着示范和引领作用。近期,法国总统马克龙成功访华,中德举行政府磋商,都传递出中法、中德及中欧加强合作的重要信息。这在当前形势下尤其重要,中欧作为两大力量、两大市场、两大文明,有责任加强合作,不仅是为自己,也是为了整个世界的共同发展与繁荣。在这方面,法德更需加强合作,对继续引领欧盟对华政策走在正确道路上起到“轴心”作用。法德虽在某些问题上存有分歧,但对发展对华务实合作,构建建设性、稳定、可持续的中欧关系,态度基本一致。“法德轴心”全面重启可能还有困难,但在引领对华关系发展方面应该正当其时。(作者是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副院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