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演”了无数沙雕视频的Robert B. Weide到底是谁?
如果你喜欢看沙雕视频,很可能见过Robert B. Weide的名字。
他常在一些视频的结尾,以“Directed by Robert B. Weide” 的形式出现。
搞笑视频中这个名字的出现频率不亚于jojo的“to be continue”,这两种经典的结尾一起组成了沙雕界的两大山脉。
那么Robert B. Weide到底是何方神圣,竟然导演了如此多的沙雕视频?
1
Robert B. Weide是一名美国导演,因导演喜剧剧集《抑制热情》(Curb Your Enthusiasm)而出名。
但那些沙雕视频并不是他导演的,也和他毫无关系。“Directed by Robert B. Weide”其实是一个梗。它的核心是把《抑制热情》的片尾演职员表接在其他视频后面,就会让视频变得搞笑。
为什么一个演职员表会让视频变得搞笑呢?这得从《抑制热情》这部剧说起。
《抑制热情》由创作了《宋飞正传》的喜剧明星Larry David主演,剧中充满了巧合和误会,表现了强烈的宿命论思想,Larry之前的一个无心的行为往往会在结尾造成意想不到的后果。
比如在第三季中,Larry曾看到过几个学生为了帮助化疗的同学缓解压力,而自愿剃光头,决心也要这样为朋友两肋插刀。
后来他的厨师朋友买彩票,因没有中大奖而大发雷霆,不由自主的在大庭广众下大骂脏话,使得气氛一度十分尴尬。
此时Larry挺身而出也开始大声骂街,想把注意力吸引到自己身上。
没想到其他顾客以为这是一种接力游戏,开始脏话接龙,最后所有人骂成一团,莫名其妙的变成了皆大欢喜的结局。
Larry David则无辜的站在中央,感受着这微妙的气氛,镜头逐渐推向他懵逼的脸庞,伴随着俏皮的主题曲响起,画面黑屏,出现“Directed by Robert B. Weide”。
这是一个典型的《抑制热情》式结局,久而久之,这种结尾成为了《抑制热情》的喜剧招牌,深深的印在了观众脑子里。
但剧集刚播出时,人们关心的不是Robert B. Weide,反而是片尾那首魔性的BGM。
这首曲子叫做《Frolic》,由意大利作曲家Luciano Michelini 于1974年创作。
Larry David说这首曲子是自己无意中发现的,一听到就觉得非常适合自己的节目,因为“它就像在告诉你,自己正处在一个沙雕的环境中。”
节奏欢脱的《Frolic》在《抑制热情》放映之后成为了搞笑音乐的不二之选。
就像如今的人给各种视频配上《野狼Disco》让它们变得沙雕一样。十年前的人们发现,如果给各种视频配上《Frolic》,不论原版的剧情多么痛苦、残忍、令人难以接受,只要BGM一出,气氛立刻会发生反转,观众的情绪也会瞬间稳定。这被称为“Frolic效应”(The Frolic Effect)。
人们把影视剧中的经典桥段配上《Frolic》做成remix版,在神BGM的作用下,一个个曾经催人泪下的桥段,变成了搞笑视频。
因为这些视频都会以“抑制XX”作为标题,所以我称之为“抑制体视频”。抑制体视频是梗的早期萌芽。
2
2011年,有人把电影《迷雾》的结局片段加上了《Frolic》,原本绝望虐心的剧情,一下子成为了主角被尴尬打脸的搞笑剧本。视频获得了7万多的播放量,是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火起来的抑制体视频。
接着出现了更多这种改编剧情的视频,《蝙蝠侠》《星球大战》《冰与火之歌》,越来越多的电影成为了被恶搞的对象。
这期间,视频的题材也从影视作品延展到生活中,一些现实中的视频也改成了抑制体。
2015年11月,刚宣布参选总统的特朗普出演喜剧节目《周六夜现场》,恰好《抑制热情》的主演Larry David也有客串。
搞笑推特账号宋飞2000(seinfeld2000)将节目谢幕的片段改造,模仿《抑制热情》的惯用手法以Larry David的一面懵逼的特写作为结束,然后接上了《抑制热情》的演员名单。
当时特朗普当总统还是个非常流行的笑料,配合上抑制体结尾和Larry David本尊耐人寻味的表情,让这一视频成为了网络爆红,在推特得到9500次转发。
一个月后,主持人Steve Harvey在环球小姐决赛上搞错了获胜者,闹出了大乌龙。有人学了同样的包装,将这一尴尬时刻配上了抑制体套餐,获得96万的播放量。
这些成功的例子,开启了抑制体视频的新模式,促使人们不断的模仿这种模式制作搞笑视频,并且都把演员表加在最后。
只不过上面两个视频中都特意的剪掉了Robert B. Weide的部分,而直接凸显名气更大的Larry David,在民间版本中“Directed by Robert B. Weide”被保留下来,并逐渐被人们所熟知。
随着 “Directed by Robert B. Weide”出现的频率也越来越频繁,它成为了与BGM同样重要的元素符号。
在配合打脸性质的事件时,抑制体视频能发挥最佳的嘲讽效果,让原本尴尬的气氛变得令人窒息。那个时期的很多抑制体视频都是这种题材。
之前很火的心理学教授Jordan B Peterson把英国女主持人Cathy Newman怼得哑口无言的视频,就被作成了抑制体,达到在伤口上再撒把盐的效果。
2016年三月,有人作出抑制体视频生成网站“Curb Your Video”,可以在线为任何YouTube视频加上配乐和结尾,并分享到社交媒体。
标准化制作工具的出现,实现了从手工生产向机器大工业的过渡,标志着梗的成熟与壮大。
3
抑制体视频的火爆,让越来越多的人记住了 Robert B. Weide的名字。
不明真相的人和凑热闹的人经常会到Rober B.Weide导演的社交账号下起哄。
Robert B. Weide无奈发布了一条声明,解释说网上的那些沙雕视频不是自己拍的,这里没有视频看,并将这条状态置顶。
但这条状态并没有起到任何正面效果,他的“接梗”反而让人们更欢乐的在下面玩梗。
后来Robert B. Weide放弃了抵抗,接受了自己成为梗的事实。
不久前他还上传了一张自己穿着印有梗图T恤的照片,写道:“尽管我一再解释那些‘Directed by Robert B. Weide’视频不是我拍的,但还是有两万多个关注者不明白。估计这下再也说不清了。”
到了2018年,这个梗还在不断的扩张中,形式和用法也发生了变化。
有些单纯的沙雕视频后面也开始出现“Directed by Robert B. Weide”。有些视频索性去掉了原BGM,仅保留片尾“Directed by Robert B. Weide”。有些把最后的黑屏都省略了,只保留“Directed by Robert B. Weide”的字样。
“Directed by Robert B. Weide”也开始逐渐的失去本来的意义。
有的视频中它好像和“to be continue”已没有很大区别,甚至可以互换。有时它并不表示任何东西,只是作为一种搞笑视频的通用符号而存在。
梗和梗几乎可以互换
就这样,五花八门的视频层出不穷,制作水平也参差不齐。
之前提到的最早一批传播者之一的宋飞2000对这样的野蛮生长相当的不满,他认为现在的人都在乱用错用这个梗,它已经没有内味儿了。
宋飞2000自诩为《宋飞正传》系列的守门人,经常在推特上利用《宋飞正传》的剧情和人物调侃时事。
而《抑制热情》可以算作是宋飞文化体系中的一部分,作为原教旨主义者的宋飞2000坚持要保证梗的正统性。
在一次纽约时报的采访中,他对下面这段自制梗视频进行了大肆批判。
宋飞2000半开玩笑说自己要让这个梗退役,禁止人们使用这个梗。
而对于那些执意要使用这个梗的人,他给出了三项指导意见。
找好时机,真正值得用的时候才用。
不要图省事用iPhone录像,专业一点,用iMoive剪辑做后期。
还原剧集本来的样子,不要把名字并排放,也不要擅自对视频进行修改。
4
“Directed by Robert B. Weide”并没有留在2018年,如今我们还能在各种视频中见到它。
虽然宋飞2000认为自己在坚守它最初的意义,但谁又能真的决定一个梗的意义呢?
毕竟梗从被创造出来的一刻起,就不再属于任何人。
而到了如今这个阶段,每个人都是Robert B. Weide,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导演思路,以及对梗的理解。
梗最初的创造者是谁并不重要,最初的意义是什么也不重要。
只要能让人继续传播,任何视频的结尾都可以加上“Directed by Robert B. Weide”。
因为就像汉语会随着读错的人越来越多,而被改成了“正确”的用法一样。作为一种大众的文化产物,梗也会被无数双手捏成他们的形状。
“忘本”是梗被彻底遗忘的开始,当没人再记得它们的意义时,梗也就失去了传播的价值。
但被遗忘也是每一个梗无法躲避的宿命,它们只能在不断的变化中求生,争取在被新梗取代之前,完成自己的最后一次表演。